美国防长赫格塞斯最近与中方通话时说了句"漂亮话"——美国不寻求与中国发生冲突,不搞政权更迭,也不要扼杀中国。 这话从五角大楼高层嘴里说出来,确实让一些前官员兴奋不已,直呼这是"史无前例"的重大转变。但如果我们仔细品品这句话,再对照美国近年来的实际行动,就会发现事情没那么简单。回顾特朗普(图1)第一任期,其对华政策主打的就是强硬对抗。关税战打得火热,科技封锁层层加码,军事部署步步紧逼。如今虽然说着"不寻求冲突"金牛财富,但美军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有增无减金牛财富,对台军售照常进行金牛财富,科技围堵仍在继续。 这种言行不一的做法,让人很难相信美国真的改变了战略方向。 值得注意的是,这次表态恰逢中美经济谈判出现转机之时。双方都在努力给关税战降温,寻求经济层面的妥协空间。美方此时释放缓和信号,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给经济谈判创造良好氛围。但经济上的暂时缓和,能否转化为整体关系的根本改善,还需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。 台湾问题始终是试金石。中方学者说得很直白:光说不练假把式。美国若真有意改善关系,就应该在台湾问题上拿出实际行动。 但现实是,美国仍在持续推进对台军售,加强美台军事联系,这些举动与其"不寻求冲突"的表态形成鲜明对比。中美要想真正实现和平共处,美国必须正视中国实现和平统一的决心,而不是一边说着漂亮话,一边做着破坏台海和平的事。 从更深层次看,中美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并未消失。两国在意识形态、科技主导权、全球治理等问题上的分歧依然深刻。美国不会轻易放弃遏制中国发展的战略意图,中国也不会在核心利益上做出让步。这种局面下,偶尔的政策调整更像是战术性的权宜之计,而非战略性的根本转变。 当前中美关系正处在一个微妙的时刻。 双方都有意避免直接冲突,都在试探对方的底线,同时也在寻找合作的可能。但这种合作更多是建立在相互威慑基础上的脆弱平衡,而非真正的互信。 要想建立可持续的和平共处模式,双方需要建立更有效的危机管控机制,在气候变化、核不扩散(图2)等共同关切的领域开展务实合作,逐步积累互信。说到底,最讲究的是实际行动而非漂亮言辞。中美关系的未来,不取决于美国官员说了什么,而取决于他们做了什么。 如果美国真的愿意与中国和平共处,就应该停止在亚太地区强化军事同盟体系(图3)的行为,停止对中国内政的干涉,特别是在台湾问题上恪守一个中国原则。否则,再动听的言辞也只不过是外交辞令的又一次重复罢了。 总之,中美作为两个大国,合则两利斗则俱伤。真正的和平共处需要双方相向而行,需要美国真正接受中国的发展壮大,放弃遏制打压的零和思维。只有建立在相互尊重、平等互利基础上的关系,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。在此之前,我们对任何看似美好的表态,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审慎的态度。


第九财富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